多年前第一次聽到/看到韓國餐廳有一道著名料理-馬鈴薯排骨湯時就非常吸引我。
馬鈴薯與排骨湯,兩樣都是我非常愛的食材,組合再一起沒有不好吃得道理。
加上留學韓國的朋友大力推薦,一直很想在家裡試煮看看。
不過因為要把帶骨排骨肉煮道入口即化需要很久的時間,加上手邊也沒材料,所以一直沒試。
直到手邊有WMF快力鍋,現在天氣也變得比較涼,適合喝湯吃鍋了,就有動力來做這道菜。
韓國人煮這馬鈴薯排骨湯的時候,使用的是脊椎骨(或梅花骨),
並且切得很大塊,就是為了要享受那啃骨頭肉的快感。
為了盡量接近原味,特地先跟市場的豬肉商訂了脊椎骨,並且要求先不要切,
等我去拿肉的時候再告知要切多大塊。
不過,我還是有做了點改變。
馬鈴薯排骨湯跟大部分韓國料理一樣,是辣的。
因為家裡有小孩要吃,所以我把辣的部分去掉,做成無辣版本。
真材實料加上用快力鍋燉煮出濃郁湯頭,就算不辣,味道也非常豐富好吃。
煮了這麼一大鍋,我們家兩大一小,一餐就吃到只剩1/4。
材料:
- 豬脊椎骨(或梅花骨) 約2斤
- 馬鈴薯 2顆
- 小白菜 1包
- 金針菇 1包
- 雪白菇(或其他任何喜歡的菇類) 1包
高湯材料:
- 洋蔥 1顆
- 紅蘿蔔 1根
- 蒜頭 1整顆
- 青蔥 3支
- 薑片 3片
- 粗粒黑胡椒粉 1小匙
- 米酒 2大匙
醬料:
- 韓國味增(大醬) 4大匙
- 青蔥 1支
- 蒜頭 5瓣
- 薑片 2片
- 韓國麻油(或香油) 1大匙
- 米酒 1大匙
做法:
- 豬脊椎骨(或梅花骨)請豬肉商切約5公分長,回家後先用冷水泡約2小時,
期間換水2-3次,把大部份血水都洗掉。
- 之後換乾淨的水,整鍋放到爐子上用中小火慢慢加熱,讓骨頭裡面的血水與雜質跑出來,
等到小滾時關火(以上步驟為走活水),靜置約5分鐘後,把髒水倒掉,把附著在骨頭上的凝固血塊與雜質洗淨,
碎骨頭挑掉。
(上面那張圖是已經泡了兩個小時,換過3-4次水後放到爐子上的樣子,水看似已經沒有血水)
(下面這張圖是用小火煮約5分鐘的樣子,看看那整鍋水變得超紅,骨頭裡還有多少血水沒被泡出來)
(如下圖這樣,有點小滾後就可以熄火靜置)
- 以上排骨走活水的期間,紅蘿蔔洗淨去皮後切大滾刀塊、洋蔥洗淨後去除最外面的髒皮後切對半,
青蔥洗淨切去根部後打大結,蒜頭剝開後洗淨不去皮
(皮的養份很高,且熬完高湯後就會丟棄,所以皮保留)
(因為我們全家都愛吃紅蘿蔔,所以紅蘿蔔有去皮)
- 把洗乾淨的排骨與所有高湯材料放入鍋中,加水至鍋子的八分滿
- 蓋上蓋子,轉緊,鎖上,把把手尾端的轉扭轉到壓力1。
用大火煮至壓力閥升上一條線後,轉小火煮20分鐘後熄火
- 煮排骨的期間來做醬料。
青蔥、蒜頭與薑片都切碎放入碗中,再加入韓國大醬、米酒與韓國麻油拌勻
- 排骨煮好熄火後把手尾端的鈕拉開洩氣,等到壓力閥回去降回原來的地方,
也都沒有聽到有任何蒸氣洩出的聲音時,把把手尾端的鈕往後拉開解鎖,
鍋蓋往右轉開後即可拿開
- 把煮好的排骨拿出來,剩下的高湯材料瀝掉不要。
(因為我們加愛吃紅蘿蔔與洋蔥,所以我有挑起來)
- 另外取一淺底湯鍋或任何家裡煮火鍋的鍋子,把煮好的排骨與醬料拌勻後放入鍋中。
再一起放入洗好去皮切滾刀塊的馬鈴薯,跟排骨一起煮的紅蘿蔔與洋蔥,
倒入瀝出來的高湯後,蓋上鍋蓋煮20分鐘
- 煮馬鈴薯的期間,另外把洗乾淨的小白菜先燙過後擠乾水分,切大塊。
一來可以去掉青菜的澀青味,一來這樣青菜才不會占掉太大的空間,可以擺放更多的配料。
- 排骨跟馬鈴薯煮20分鐘後,在放入菇類與燙過的小白菜,再度煮滾後即可整鍋上桌食用~
我做這道馬鈴薯排骨湯之前研究了很多食譜,大部分的人都說做這道湯品很麻煩,也很費時間。
不過因為我使用快力鍋,所以把燉煮的時間從2-3個小時縮短到約30分鐘。
然後大家都說雖然這道料理很費工也很費時間,但是很值得,因為成品太好吃啦~~
這麼一大鍋,我們家兩大一小幾乎一餐就吃光。
入味又軟爛的排骨肉,邊吃邊啃,非常滿足~
鬆軟、細綿的馬鈴薯與軟爛的紅蘿蔔都非常入味,就算不配飯單吃也很飽足~
Q彈又入味的菇類與高纖的小白菜,兼具了口感與營養。
有機會請試試看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