聽說正統的紅燒肉是不加一滴水的,剛聽到的時候覺得,不加一滴水那要怎麼煮?
總覺得要加水才能把味道帶進去肉裡,也需要水分來軟化肉質。
後來回娘家時爸爸說他也滷了一鍋不加一滴水的紅燒肉,讓我弟非常稱讚。
一問之下,原來不是完全沒有水分,而是用米酒取代水。
前陣子表姐與朋友來大阪根玩,我們托福跟著去玩了一天。
當天晚餐吃對面的餐廳,裡面有一道照片非常迷人的紅燒肉(滷肉),
點來吃後表姐朋友驚為天人,因為那五花肉的豬皮實在太厚了。
我告知我公司附近市場豬肉攤賣的黑毛豬豬皮也是這麼厚,
所以趁他們再度來台北玩的時候先跟肉販訂肉,並且滷了一大鍋滷肉讓他們吃個夠~
這次,我就使用我爸用米酒取代水的做法,果然又香又Q啊~~
相信很多人聽到用全米酒取代水會怕酒精濃度過高不敢吃。
請放心,我個人是不敢吃全酒麻油雞的,但是這道全酒紅燒肉因為久煮的關係,
酒精早就都蒸發光,只剩米酒的濃、純、香與甜。
材料:
- 五花肉 2條
- 蒜頭 約半飯碗
- 薑 約拇指大小
調味料:
- 米酒 1瓶半
- 醬油 1小飯碗
- 冰糖 2大匙
作法:
- 五花肉切大塊後先走活水後洗淨,蒜頭洗淨不去皮拍碎,薑洗淨切片備用。
(我其實是用一條五花肉與兩塊豬腳前段只有皮跟筋的部分,還有老闆送的兩大片豬皮。
不過因為是介紹紅燒肉,分量也跟兩大條豬五花是一樣的,所以食譜只寫五花肉)。
- 取一大鍋,加一大匙油加熱後,放入處理好的豬五花肉塊煎至豬油出來,表面微焦香為止。
(豬肉先煎過除了增加香味,也可先把豬油逼出來,並且讓等一下要炒糖的油有豬油香)
- 把煎好的豬肉塊取出,加兩大匙的冰糖入煎完豬肉的油中炒至糖溶化,變成咖啡色的焦糖。
- 糖色炒出來後,放入蒜頭與薑片炒出香味,再放入先前煎好的豬肉塊炒至豬肉塊都裹上糖色
- 之後倒入醬油炒香,再加入米酒至豬肉約8~9分滿
- 蓋上鍋蓋,煮一小時後,熄火繼續悶約2小時。
如果肉還不夠軟,就再煮一下,直到自己喜歡的軟度為止。
因為我是用保溫度很好的鑄鐵鍋,所以用悶的,這樣比直火煮出來的肉更Q,不會過爛或過柴。
陶鍋或是砂鍋一樣建議用悶的。
如果是使用保溫度比較沒那麼好,厚度沒那麼厚的鐵鍋,建議煮久一點再悶。
- 煮完並悶到喜歡的口感後,即可盛盤上桌~
這次因為我是使用全酒,想要保留全酒的香氣,所以故意不加我很愛的八角,
怕八角的味道會搶過米酒的香氣。
這樣煮出來的紅燒肉果然跟我以前使用八角的香氣不一樣,但一樣很香~
煮過再悶過的紅燒肉,皮Q肉軟,讓人愛不釋口~
湯汁不只適合拿來拌飯,拌麵線更是讚~
有機會請試試看~
留言列表